国之重器,吾辈自强——我校成功举办“北斗——大国重器”主题讲座
自古以来,“北斗七星”就是李杜诗篇中的常客,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定方向、定季节、定时辰的标尺。步入新世纪以来,新的“北斗”已经冉冉升起,它便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21年12月20日,国防科技大学的卫星导航专家黄文德博士莅临我校,为国际部师生开展了以“北斗——国之重器”为主题的讲座。讲座在一楼多功能厅举办,并在五楼视频会议室同步直播。
北斗三号卫星
黄文德博士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目前身兼湖南大学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以及广西科学院北斗创新应用科研中心主任数职,在科研活动中参与了北斗二号、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奖励,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笔耕不辍,出版了北斗领域专著3部以及北斗教材3部。深耕北斗事业一线的杰出女企业家旦艳娜女士也来到了讲座现场。
主讲专家黄文德博士简介
国之重器,使命必达
讲座伊始,黄博士便抛出了“北斗是我国国之重器”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将北斗称作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黄博士指出,定位与导航是北斗最重要的两个功能,由这两个基础功能又扩展出了无数民生相关的应用,滴滴的接送、百度的路况,甚至我们叫的每一份外卖都是北斗帮忙“领进门”的。
黄博士讲授卫星导航何以是“国之重器”
黄博士深情介绍许其凤院士
大国工匠,敢问苍穹
黄博士指出,从最早的“双星定位”,到具备星间链路通讯能力的完整北斗星座,凝聚的是中国匠人的智慧与情怀。太多的中国科学家在北斗建设的路上励志竭精,倾尽所有。黄博士的导师师承许其凤院士,许院士正是提出“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科学家,遗憾的是,为北斗殚精竭虑的许院士却没能亲眼看到北斗三号系统的正式开通。黄博士的情绪感染了现场的同学,大家对北斗工匠们的贡献致以了最热烈的掌声!
始于导航,又不止导航
定位是北斗的基础功能,黄博士向同学们分享了北斗距离交会的定位基本原理。同时,黄博士指出,北斗的功能又不仅仅局限于定位与导航,在气象预报、大地测量、建筑形变监测和地质学研究中北斗卫星同样是一把好手。古代渔民出海靠北斗七星辨识方向,而当代的北斗凭借着导航、定位和短报文通讯俨然成了渔民新的保护神,并在2008年汶川震后信源中断时用北斗的短报文服务向北京发回了第一条汶川的短讯。
马慧连部长与黄博士合影留念
行稳致远,勇担使命
讲座的最后,黄博士对同学们提出了鼓励,北斗的舞台已经搭建起来,怎么用好北斗造福民生、在卫星导航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担子落在了同学们身上。讲座结束后,在场领导、嘉宾与张博士进行了合影留念。不少同学争相与黄博士合影并请教问题,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了北斗的“小迷弟”,“北斗”也成为当天华强朋友圈热词。
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同学与黄博士合影留念
北斗喜提华强职校“今日头条”
为他人“导航”,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路”怎么走。国之重器“北斗”,不单单捍卫了我国的科技尊严,也服务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怀抱科学理想,传承爱国情怀,为中国加油,为自己加油,为建设社会主义不断努力!
本次科普讲座由国际部、教学处、学校团委、学生会、财经部联合举办。参加讲座的同学有国际部智能机器人专业的学生、团委学生会组织的部分学生。本次讲座得到学生处、总务处以及信息中心大力支持。华强职校教学处肖美兰主任、岳元副主任,信息中心刘存荐主任,财经部马慧连部长,团委杜柳依老师以及南宁四职的张均超副科长出席了活动。
撰文:李俊超
图片:伍家宽